如今困扰她的也就是这回事,经过反复的占卜,得出的结果是对抗秦国战斗为吉,而对傅阳的占卜却显示是凶,这里就出现了矛盾,如果击退了秦国的大举入侵,为什么对傅阳来说是坏事呢?

占卜、算命这类事物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结果只是显示非常有限的一些信息,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如何解读,全要靠个人的分析与经验,这就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就拿此二者来说,抗击秦国顺利和傅阳前途堪忧是相关的吗?谁在前谁在后?可能性有很多,比如因为长期出兵在外导致大本营被偷袭,或者内部发生矛盾和分裂,还是说击败秦国会助长其他国家,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傅阳,抑或是秦国傅阳两败俱伤,给了魏、晋、楚等国机会?

以上这些可能性都有,但仔细想想又都不太会发生,学院又骐骥和一股比骐骥还要强大的力量保护者,可以说风险几乎为零;此次作战都是在他国领土,并没有把战火烧到家门口,如能击退强大的秦军,各路诸侯想必不敢对傅阳有动作——历史上长平之战,秦国国君连带几乎全国的军队都奔赴了前线,内部必然空虚,结果其他国家愣是没有去趁火打劫一下,可见他们的虚弱与畏惧。内部分裂,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傅阳旗下的诸侯相当团结。齐国?他们还得防着田氏和燕、赵,没有理由背叛盟约腹背受敌……

其实歆妍还在担心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派出去在作战最前线的这十几个拥有通神之力的人遭遇不测,这个国家一半是靠他们的能力撑起来的,历次战斗的胜利也都离不开通神之术,且不说他们可能有生命危险,单是说在击退了秦国后他们也失去了通神的能力,消息传出去,危机也就来了,难道会是这种情况?

歆妍对自己说,不会的,不会的。

作为巫祝不能说谎,因此她仅仅将抗秦会胜利的结果告诉了韩、魏的兵将们,让他们心里也有底,他们两国也派来了巫祝祈祷问卜,结果竟也是吉,看来"天意"是一致的。

又过了三天,秦军如约而至,并在成皋城外扎下了营盘,看态势他们并非准备围城,而是要在休整之后强攻,这倒也符合大家的预测。

所有人高度紧张,秦军的进攻速度的确惊人,这才几天便逼近了成皋,成皋距离魏都大梁只有不到两天的路程。亡国就在眼前,魏侯也慌了手脚,忙派遣陈轸亲赴成皋御敌,陈轸和百里瑶光她们多少也是有过一面之缘,对傅阳人的印象还算不错,故而听从了建议,没有像吴起一样贸然出击。

第二天晌午时分,秦人饱餐战饭,浩浩荡荡开赴成皋,他们并没有直接攻城,一部分兵士在关城之外挖土垒台,另一部分负责守卫,韩、魏兵士向他们发射弓箭,绝大多数又被大号的盾牌——橹——挡了下来。

这是《墨子》中记载过的高临之法,又名羊黔,是在城外构建土山超过城墙,从而可以居高临下攻击的法子,然而这个办法却并非良策,墨子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意思是这办法费时费力还没什么效果,是很笨的策略,并完整介绍了破解羊黔的办法。

这支秦军的统帅是百里奚,那也是一代名臣,才智过人,怎么忽然弄起这吃力不讨好的攻城法子了?百里瑶光感觉事情不简单,却又想不出垒高台还能有什么意义。

看着秦人干得热火朝天,她忽然想起来北宫玉衡推荐自己去看过一本叫做《三国演义》的书,说是什么"四大名著",虽然瑶光并不明白这书为什么被称作名著——那个年代可成为名著的书籍怕是只有《诗》《书》这样的经典,类似于后世小说这样的故事型书籍并不被社会主流所推崇——但其中曹操冬天用土沙混合水铸造冰墙的战术给了她启示。

此时中原地区已步入冬季,列国世界的冬天可比现代冷得多,其实莫说列国,就是御风、梦琳他们出生的二十世纪最后几年里,华夏北方地区冬天的气温都比后来低上许多,零下十几度二十度很正常,后来暖冬越来越多的出现,寒风刺骨之类的词汇或许也只有在更北的地方才能体会到——全球变暖嘛。

瑶光向陈轸建议,以水浇城,结水为冰,陈轸答应得痛快,立即命令兵士取水并顺着城墙浇下去,三千人组成了打水递水工作线,这下可好,城内城外一齐忙活起建筑工程来。

整整忙活了两天,成皋外墙已经被拓宽出去四尺,厚厚的冰层把城门也堵住了,而且城外的地面上也都冻得硬帮帮,滑溜溜,在这种冰面儿上想要搭梯子爬城无异于痴人说梦,别说人,连壁虎都爬不上来。

而秦人那边也在默默地关注着成皋的动作,他们似乎对这个战术也很好奇,派人来侦查了一番便回营去了。

秦人并没有因此减缓搭建土台的速度,他们把土越堆越高,土堆中间是一根巨柱一样直上直下足有五六丈高的夯土台,这就很让人迷惑,如此的高台一旦撤去周围的土坡,兵士怎么上去呢?如果说打一开始就准备堆出一个金字塔形的土坡,也没有必要弄出一个一柱擎天的夯土柱子呀,或许真如墨子所言,这是个非常笨非常不实用的攻城之策。

百里瑶光觉得,秦人没那么傻,他们在军事上的天赋远胜于山东列国,不论是领兵的将军还是普通的兵士,其战斗力不说以一当十也差不太多,如此实力还犯得着树立这么一个笨重的大柱子么?其中必然有阴谋。

瑶光把想法和陈轸讲,陈轸持相同的见解,却也看不透其中的奥妙,因此只能安排加强城防,并且依照《墨子》中的记述,扎了很多稻草人来防止秦人居高临下用强弓劲弩攻击,其做法与《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一致。

当天午后,秦人开始运走巨柱四周的土,不消两个时辰,上层土已被挖走,露出来的土台主体部分足有一丈五六,仅是这个高度,一般人也难以爬上去,更不用说全挖掉之后。

"若此,非通神之术耶?"瑶光问歆妍,她们三个人之间说话还是习惯用古华夏语的。

"未知有通神也。"歆妍感知了许久。

"怪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