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大家分析推测的不同,鬼谷子并不是那个只懂得传声的蚤岳上人,而是切实存在的列国人,景中描述鬼谷子师尊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时而连续讲论纵横之术、鬼谷道法数个时辰也不疲倦,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

孙膑之前也说过师尊亲自授业解惑,传习兵法,那时候鬼谷子却鲜以面目示人,孙膑学道多年也没见过其真容,怎么现如今已经到了亲自下山收纳门徒的地步,是鬼谷弟子被傅阳人消灭殆尽被迫出马,还是说……

"这个鬼谷子是个冒牌的。"伊然嘴快,"就像东瀛古代的影武者一样,反正也没什么人认识他,找弟子来装扮也没什么不可以吧。"

"不见得,模样虽然没见过,但那种世外高人的风度气韵才是最难装出来的吧?和咱们交过手的苏秦、张仪,还有孙膑先生,哪个也扮演不来他们师尊,这还都是鬼谷门下赫赫有名的高徒。而且,他们徒弟的这些个名字上仍有疑点,虽说都是现代词汇或者谐音,但是大都比较雷人,鬼谷子再怎么说也是一代宗师,就给徒弟起这么‘没遛’的名字?先不说讲出去光彩不光彩,他自己说着不别扭吗?"御风提出了异议。

"他不知道那些词是什么意思啊,就像你刚才说的‘没遛‘我也不懂一样。"

"没遛就是不靠谱、不着调的意思,北方话。"御风解释道,"那就更说明,鬼谷子是一个只知晓现代词汇却完全不知道现代词义的列国人了呀。"

"嗯……也对的呢。"伊然不反驳了,的确,现代人或许不知道杜仲是一种药材,也不至于完全不清楚"味精""鸡精""杜绝"为何意,徒弟起这种名字,师傅脸上同样无光,正常人完全没必要这样自黑,"算了,还是准备讨论对秦策略吧。"

……

另一面,洛邑

巨神的残骸静静地躺在河洛原野之上,无论从洛邑还是王城望过去,都可以一眼看到它巨大的身躯,严格来说,这个"高达"并没有损坏,若是有鬼谷道人来或许还可以继续开动它,因此洛邑这一方更加紧张一些。

王城中的秦先遣部队也得到消息,选定自函谷关运来的巨型战车"龙革"被傅阳人破坏,现在已经全数报废,等待修理,一下子失去了两样攻城利器,秦人也显得有些信心不足。加上先前攻破王城时城墙被巨神拆毁大半,如今自己要守住城池,也同样失去了最佳的屏障,因此,秦军一连几日都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在紧急修复加固城垣。

百里瑶光小队和北宫玉衡小队进驻洛邑之后又多次会见了韩、周、魏三国的将领,此时包括周天子在内早已经被巨神吓破了胆,见到傅阳人连那种神物都可以击败后,干脆就打算臣服,迁九鼎以保社稷。韩、魏二国听说之后坚决不干,周天子毕竟是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如果臣服于傅阳,而且连九鼎都交出去,天下易主,他们这些名义上的周国诸侯又当如何自处?

在两国的威胁下,周天子暂时放下了臣服之事,而当百里瑶光问他,九鼎在王城会不会已经被秦人所掠时,他却变得支支吾吾,言辞闪烁。

"这些败家子不会真的把九鼎化了铸造铜钱了吧?"东闾璟妤稍稍和西门珣馨嘀咕,"看他心虚的样子。"

"很有可能。"

百里瑶光可不管这些,一再的追问下,对方竟吐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九鼎丢失了。

周王私下里表示,九鼎其实早在近百年前已然丢失不见,洛邑王城到处都找寻不到,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它们是何时丢失,如何丢失的,结合当时王权衰微的现实,周王室上下感觉到非常不安,这是上天的预兆,周祚将倾之标志。于是整个王室将其列为与《玄衍册》一样的的"最高机密",严加保密,以至于始终没有泄露出去,而且总可以用迁九鼎为诱饵向列国求助,屡试不爽。

而这一次秦国大举进犯,又出现巨神这样超乎想象的兵器,周王室上下受到了巨大震撼,自知八百年基业已经走到末路,于是才决定干脆放弃天子之位,称臣于秦来保存宗庙,如今发现傅阳人更厉害,三下五除二地击倒了巨神,这才又要臣服。

想当年周武王联合数百诸侯共同讨伐帝辛纣王,战于牧野,一举灭商而有天下,谁能想到八百年后其子孙后代如此无能,但不管怎么说,周代也是华夏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创下一个了不起的记录——不过,列国世界的周似乎很难坚持到八百年了。

周天子能对百里瑶光吐露这些实情,的确诚意满满,瑶光告诉他们稍做等待,过几日后再做答复。

"周王如果能臣服,影响必然是巨大的。"北宫玉衡认为这样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一旦被秦国抢了去,本就不平衡的实力天平必将更倾向于秦国一方。

"难道要收留整个周王室成员吗?"西门珣馨表示忧虑,且不说王室这么多人如何带去傅阳,就算能把他们安全送到,又该怎么处置呢?每年播出庞大的经费来奉养这些"前朝"王族,这明显不符合傅阳刚刚定下的"人人需劳作"之国策;强制他们参与生产劳动,这又会在列国之间留下恶名,让王族去耕田砍柴,不比役使为奴强到哪里去。

说到这里,必须提到周代开创的一个制度——二王三恪。它属宾礼之一,新王朝建立之后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后、三恪,赐予封邑,祭祀宗庙,甚至仍可沿用天子仪仗,见新王朝天子不行臣礼而行宾礼,死后享受天子葬制修建陵冢等等优待,用以安抚人心,宋国便是殷商王室后裔的封国,从周初延续列国时期也有了将近八百年的历史,而后世华夏几乎历朝历代都沿用了这个制度。

既然周开了这个礼制的先河,并因此受到天下诸侯的尊重,傅阳也不能贸然废除,让人家王族去刨地,因此便不能把他们迁往傅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