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说的没错,巨神就像是秦人的野心和欲望,而我们只能与其进行生死搏斗,没有退路。"御风自言自语,"可能一开始就没有相对和平的解决方式吧。"

"到现在为止,我们取得的胜利大多数是借助攻心之法,真要硬拼死斗的话……"梦琳想说恐怕没有机会取胜,又不想打击大家,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大家有没有想过,还有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伊然道,"打不过秦国,咱们可以做汉朝。"

"什么什么?"

"我懂伊然的意思……"小雪给众人解释。

这个办法说白了就是放秦国一统天下,让它自己像现代世界的历史一样"作死",然后由傅阳充当刘邦项羽的角色,在反秦的乱战中取得胜利,看起来似乎要简单一些。

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但秦国真的会放过傅阳吗?等到它一家独大,傅阳只剩下一小片领土时,即使表面臣服,恐怕秦人绝不会留着这个心腹大患。

"那我们隐居山林,躲起来呢?"

"大侠,你告诉我,这几万人躲到哪里去?还是说弄个绝对防御的超级通神力防护罩?再说躲进山里,吃啥?"梦琳最关心的还是填饱肚子的问题。

"也是呢……"

"逃避必然是不行的。"端木莹从来不会因为敌人强大而退缩,"那么多信任我们而远道而来的百姓、野人,还有认同我们理念要建立和平世界的盟国,难道能抛弃他们吗?"

"说得对,不能就这么怂了。"

"诶……"伊然这个不怎么靠谱的提案倒是给西门珣馨提了醒,"我们确实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

西门珣馨的意思是,完全没有必要和秦国大军去硬碰硬,既然他们是被群体的氛围带动起来的,就应该想办法给他们的头脑"降温",让其冷静。秦人不怕死,想要正面决战,大家偏偏要不断迂回游击,把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麻雀战的思想拿出来,假以时日,再被洗脑的兵士也有清醒下来的时候。

而大家身怀各种各样的通神之力,更是打游击战的好帮手,秦人不能对有如此实力的傅阳众人坐视不理,一门心思攻略列国,但又找不到决战的机会,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力量和士气不断削弱,如果列国稍微给点力的话,拖垮整个秦国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办法靠谱。"

"听起来不错。"

没想到,现代世界抗战的办法要用在东周列国。

"那接下来怎么做?百里奚不可能自己退兵的。"御风问道。

"我和百里瑶光一队协助三国守洛邑,你们带着相里敖去华山。"西门珣馨有了计划,"正好拿百里奚这个秦军先锋试一试刚才说的战术是否奏效。"

"我倒是更担心那三国……他们不会临时反水吧?"梦琳觉得他们去华山搞破坏比较简单,而守城要面对的风险会更多些。

"别小看我们珣馨呦,即便发生最差的情况,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北宫玉衡替珣馨回答。

"那好,相信你们。"

"三国的将士如今已经吓破了胆,本以为已经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击败巨神助其守城,他们不敢有二心。

……

一行九人离开洛邑前线,赶奔华山。

这一路上需要先过函谷关再北上渡河水,大家决定不走小路,就这么光明正大地闯关而过,路上大致需要四天。

"我在琢磨一件事儿,想当年墨家鼎盛之时,其影响力和儒家平起平坐,远超其他学派,结果到了后世,怎么就突然销声匿迹了呢?"

"汉武帝时期‘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不过关于这个史实的争议很大,有学者发现《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记载有相当的出入,难辨真伪。也有说其实并不存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汉武帝采纳建议这回事,因为儒学在这之前已经牢牢占据了主导,其他学派已经被抑制,众人莫衷一是,至今仍没有定论。"小雪在御风家里倒是专门查过这方面的资料。

"我想的是,墨家到了汉朝,或者说汉武帝时期,是不是已经衰落殆尽了?"

"有可能的……"

《史记》中有记载汉代就行黄老刑名之学,又有"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这样的记载,说明法家、纵横家、黄老(道家)、名家等诸子学说在朝廷内还有不小的影响,而几乎没有墨家的记载。

也就是说,在战国晚期到汉代初年,前后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墨家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人认为,是墨家代表百姓利益的学说触动了统治者的逆鳞,于是在秦、汉两代被绞杀消灭,然而这也只是推测,《墨子》一书传至今日有五十三篇,保留得还算是可以的。

换一个角度讲,历朝历代皆有一些类似启蒙思想的学说或学者出现,但如果没有形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也不会引起统治者的注意,更别说被盯上。因此不排除在始皇帝焚书、汉朝抑黜百家之前,墨学已然衰落得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力,以至于连被封杀的价值都不存在……

"我想,也许是他们自己放弃了。"梦琳玩着马尾辫儿,"每种学说都有它的基础,从这个基础理论出发,生出各种枝蔓、流派等等,而以相里氏为例,他们为了能被诸侯任用,施展抱负,抛弃了墨子"交相利""兼相爱"的训导,自欺欺人说这是为了更高尚的目的,从而肆无忌惮地与鬼谷道合作,开发研究杀人武器,积极参与秦国的统一战争,不是舍本逐末又是什么?"

"对,能导致一家学说消亡的不仅是外界的打压,更要命的是他们自己的放弃,今天为了能出人头地可以放弃兼爱,明天也可以为了更大的功名抛弃其他,甚至放弃学派弟子的身份,彻底脱离师门亦未可知。"御风有所感慨,从相里敖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也不是真心相信什么统一天下后一定可以实现大兼爱这种话,至少心中存在着怀疑。

"墨子对出师自立门户的三派不闻不问,有没有要试探弟子徒孙们是否能恪守墨道的意味呢?"

"很有可能啊,身在师门有那个氛围和环境,能够尊师重道不难,一旦出师,想要坚守本心可不容易。到了汉代,儒家学者仍信奉夫子之道,儒学仍能流行于世,这也是他们有可能被提倡,被推崇的基础。"

华夏人常感慨"时也、运也、命也",孔子困于陈蔡也不禁发出时运不济的叹息,谁也不知道时代什么时候能认可自己和自己所相信的"道",因此将它传承下去,将自己的生命在弟子、孩子身上延伸至无限,使其能"活"到时机到来之日,这也许就是《老子》中说的"死而不亡者寿"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