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何把我们匆匆忙忙调到摩尔曼斯克,无从得知。

将我们这些“中东达人”,放到北寒带,放到欧洲,不知道总部是怎么想的。

来到停机坪,直升机就停在这,一架沙漠涂装的米-35M“公鹿”多用途直升机上面挂了两个副油箱。

打开两侧的舱门,十人小队分成两个五人小组,分别从两侧鱼贯而入。

队长带领A组,我带领B组。

在米-35M宽敞的运兵舱里,我坐在略显简陋的座椅上,系上安全带。

将频道连入飞行员频道,武器员不向是谢尔盖,于是用俄语问那个武器员。

“谢尔盖呢?同志们。”

“中国同志,谢尔盖是他的代号。他现在正在休假。”

看来这两位苏俄同志都不是佷健谈。这两位大概是他们的“空中流氓”,虽然不太可能是“阿尔法”的。

自苏联解体后,苏俄政府特别宝贝他们的特工和特种精英。越是精英,就越是雪藏。有次我们和“格鲁乌”在中东执行任务,正二八经的深入敌后。“格鲁乌”那帮十几号弟兄,在为期九天的任务中,硬是没露过面,他们连说话交流都用变声器进行加密。

“同志们,起飞了。请大家做好,可能有些颠簸。”

位于米-35M驾驶舱纵列布局的后座,驾驶员公事公办的提醒他的乘客们。

直升机平稳的升空,驾驶员比想象的厉害,上升至离地大约280米的距离。

从空中鸟瞰这个基地,仍然不能全揽整个基地。这个基地绿化水平不亚于NATO在德国的拉姆斯特因基地。

环境十分的怡人,与大家映像里的“中东全是沙漠戈壁”有着鲜明对照,她更像“沙漠戈壁”中的“绿洲”。

她位于叙利亚西北部靠近拉塔基亚的一个军事基地。从苏联时期就在这常驻兵力了,更何况现在她不仅是苏俄在中东的唯一基地也是唯一的军舰补给港。

当然苏俄已经在建第二个军事基地,就算如此她的地位仍旧无法撼动。她牵扯到苏俄在中东战略布局,失去她就等于斩断了按在这块地缘政治上的北方的巨熊之掌。

了解这点后,你就能理解为何叙利亚会陷入内战,你大概就能猜中政府军是谁的,反叛军又是谁的。

通过我的视野可以看到,之前与我们隔着八个机位的另一架米-35M也升空了。

这是阿富汗战争的教育成果。

最初,在阿富汗的米-24直升机大多是单机行动,但后来在多次遭到攻击并被击落一架后,苏军改变了战术,即以双机编队行动,这样至少有一个好处——一旦其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另外一架可以掩护并营救被击落的直升机机组乘员。

在攻击的途中或者攻击完毕撤退或者进行战斗巡逻任务时,直升机双机编队通常保持1200到1500米的间隔,以防止被敌人一石二鸟,这个距离可以留给飞行员足够的反应时间,或者进行机动规避或者立刻脱离战斗。

为避免被敌方防空火力击中,直升机双机编队通常作S形机动,并通过爬升或者减速等蛇皮走位,使游击队的对空火力瞄准变得复杂困难。

然而,米-24在进行大规模行动时通常采用四机、八机编队的队形,这样对那些有良好地形伪装下的敌人才会有明显的效果。阿富汗的游击队装备非常优良,一旦有可能,他们就地进行还击,因此数量的优势还可以让直升机机组使用双机编队无法做到的战术。其中包括“死亡转轮”,直升机群先是在目标上空周围盘旋,以确定目标位置,然后不停地火力覆盖目标。紧接着直升机以梯形编队逼近目标并且使用机头的UPK-23-250机炮吊舱,实施火力打击,完成头一轮打击后的直升机迅速像葵花花瓣一样向各个方向散开,重磅炸弹以极小的时间间隔从各个方向落向目标。(装完逼就跑,真TM刺激)

事实上苏军在阿富汗使用的战术更丧心病狂一点。

如果米-24混合携带了炸弹和无控火箭发射巢的话,那么飞行员通常会在离目标1200-1500米的距离间来一轮火箭齐射,然后用其机鼻下的机枪(机炮)猛扫一通,最后再让武器操纵员精确的瞄准投掷重磅炸弹。这种精确的轰炸通常是直升机在高速低空的情况下进行的,炸弹引信具有32秒的延迟以便直升机不会被爆炸的碎片击中。但是这种引信并不是那么可靠。1985年夏,一架从阿富汗腹地加兹尼执行完任务返回的米-24机身上就留下了18个弹痕,这是由其长机投掷的炸弹碎片造成的。如果满载的话,米-24可以在MBD2-67u多功能挂架上携带10枚100公斤的炸弹。这些炸弹如果同时投放,精确性就会大大降低,但是这种方式对付面目标非常有效,比如说游击队的训练营地。携带炸弹的米-24通常用来打头阵,以毁坏阿富汗房屋的厚厚的墙壁,同时炸死阿富汗游击队的火箭筒手,或让他们无处可藏。对于完成这类任务来说,另一种较受欢迎的武器是UPK-23-250机炮吊舱。GSh-23L型机炮具有很高的初速,对付这类建筑的效果远比S-5无控火箭好,因为机炮炮弹会穿过土墙在室内爆炸。

携带大型高爆炸弹,炸的游击队叫爸爸。

米-24也是可以携带大型的高爆炸弹的,例如4枚250公斤级的FAB-250或者两枚500公斤级的FAB-500炸弹,这些炸弹对付那些坚固的旧堡垒,这些堡垒遍布阿富汗并且很方便的成为游击队的基地。这些堡垒通常布于悬崖绝壁上、村庄附近以及道路的三岔口,它们通常由巨石或者厚达3米的土墙掩护,米-24的S-5火箭弹根本拿它没办法。1980年6月,8架携带重磅炸弹的米-24D在夺取桑西-杜兹丹山脉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里洞穴和暗道很多,自古就是土匪的藏身之处,因此游击队将此处作为其最主要的基地。苏军先用BM-21车载多管火箭炮不间断地覆盖轰击整个山地,为地面部队开辟通路。而雌鹿则在夜晚集结,携带重磅炸弹一轮接一轮的轰击,此时为了多载炸弹,直升机甚至连武器操纵官都没上。

你们有听说武直携带云爆弹吗?有我们的毛熊斯基同志做到了。。。。。。

1980年8月,米-24D在阿富汗首次使用了燃料空气炸弹来对付在一峡谷设伏的游击队。因为知道这种炸弹的可靠性要低于普通炸弹,两架掩护领队长机的雌鹿飞行员立刻向长机投放的炸弹产生的油气云中齐射了无控火箭。前面的直升机是在300米的高度投放的炸弹,这已经大大超过投放普通炸弹的高度了,但是爆炸的冲击波仍然波及到了直升机。

总之米-24家族在阿富汗的威名,造就了自苏俄2014重返阿富汗以来,总有俄军米-35M被中东当地武装击伤。到目前为止已有两名驾驶员抢救无效死亡。

虽然我是以微笑来叙说这段故事,但心里还是非常悲痛的,我们驻守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中东,在这片动荡的大地上执行任务,直升机驾驶员是我们唯一的信仰、是拯救我们于危难的观世音菩萨。

只能微笑以对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