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先生的主张,通过《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段文字便可以看出端倪: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孟轲认为,实行仁政必须减少刑罚和税收,让百姓能够好好去深耕细种,侍奉父母兄弟,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去,让他们安居乐业,遇到好的年景可以有不少余粮,遇到不好的年景也不必担心活不下去。这样的国人不用动员或者利诱也可以竭尽全力为国君作战,外国的百姓也会争相离开自己的国家投奔施行仁政的地方去,或者身长脖子等着仁君明主的军队快点打过来解放自己,由于才能像上古的圣人君主一样一统天下。

这个主张听起来有些道理,能让天下人崇敬,发自内心的臣服,比肩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这些对列国君主来说也算是有相当的吸引力,但仔细一分析又会发现几乎无法实施。

首先是国力不济的问题,减少税收、发展生产、守卫疆土都是需要经济支持的,实施仁政并不是无本生意,而是需要比列国现有制度更多出数倍的投入,劳动力好好侍奉父母兄弟,不夺民时,必然造成生产力低下,税收不足,国库空虚,即便不发动战争仅做防御,也需要无数钱粮与铜铁打造兵器,否则怎么保家卫国?维持国家运转需要的巨额开销与降低收税与减轻百姓负担直接相抵触。

其次,上至国君下至士大夫的贵族阶级根本不愿意倾尽家财去为国家整体战略服务,别说是列国年代,即便在现代世界,又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家的财富拿出来,把其中大部分捐给国家?魏惠王自己爱宝如命,四处收集宝货,又怎么能指望下面的公卿大夫发扬风格,倾家为国?

再有,其余列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自己的国民因为他国施行仁政而纷纷开始迁徙,城池国家就会变成空壳子,因此在这种事出现之前,列国必然群起而攻之,无论哪国也没有同时对抗天下所有大国的实力,一旦遭到围攻,怕是凶多吉少。秦国做得更绝,干脆不允许人民迁徙,没有官方特殊的允许文书,谁也别想出关投奔他国,连驻点的资格都没有,一个人如果想从咸阳出发逃到韩国,必须自备一路上的食物,风餐露宿,还要想办法偷跑出关或者干脆硬闯出关,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运气因素,如果赶上连年天灾不断,或旱或涝,或地震或蝗灾,国力不被耗光都已经是万幸,哪里有余力搞生产建设?华夏农业自古以来难以脱离靠天吃饭的境地,这种情况直到现代科技的普及才有所缓解,所谓"天地不仁",自然灾害可不管你是否施行仁政——孔孟倒是也会说施仁政能得到天之庇佑之类的话,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最后,还有一个躲不开的"敌人",是时间。虽说实行仁政能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在列国时期,君主的位置并不稳固,随时都有可能被国内其他势力取代,加上人的寿命有限,谁能保证自己的继承者仍能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执行仁政国策?倘若新君上台三把火,马上废除仁政措施,那一辈子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从这个角度看,历史上的秦国的确高处列国一筹,其他国家都是人走茶凉,吴起变法、李悝变法都没能很好的贯彻下来,唯有秦国在处死商鞅之后,新任的历代秦王秦相依然坚持沿用商鞅的政策,杀其人而不废其法,所以才有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的伟业,也就是说秦国至少七代君主坚持不懈才行——如果换作更"慢节奏"的仁政国策,恐怕不止六世七世方能达到同样的结果。

综合以上种种,列国君主必然无法选择施行仁政的“王道”,秦国干脆走向相反的“霸道”。

列国世界唯一情况有所不同的就是傅阳,首先傅阳有自保的力量,经骐骥帮忙钱粮也比较充裕,颁布新法之后人民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很高,国家生产力不弱;傅阳没有贵族阶级,御风也好,公西子闵也罢,谁都没有绝对的高人一等,更不会产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倒退,现代人思想毕竟是领先的;至于列国的围攻,在傅阳击败齐、鲁,降伏吴国之后,声威大震,列国不敢轻易对傅阳用兵,宋国更是被端木莹吓破了胆,傅阳周边的威胁较少;剩下天时如何,会否有灾荒,实在不是人力所及,无法预估。

总之,傅阳是天下最有可能,也最有机会实践仁政的国度。

……

"那……那为啥孔丘、孟轲两位还要周游列国,不留在傅阳呢?"听过燕笒的讲解,御风又不明白了。

"如果你得到了一块美玉,你会把它送给小雪、梦琳还是我呢?"燕笒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不要随随便便提出这种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啊喂!御风心想,这不是燕笒的风格啊。

"我选择上交国家。"雷人网剧的话被用在御风机智的回答中。

燕笒一笑,"可能是我打比方不恰当,如果让你选择把美玉送给我们还是送给若霜学姐呢?"

"当然是给你们啊,若霜学姐有男朋友,我送她东西这不是引起误会嘛,再说无缘无故为什么要送她礼物呢?"御风完全没搞懂燕笒问题的意图。

"这就是人之常情呀,有了珍贵的礼物,必然先想着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再考虑其他亲戚、朋友,如果没有考虑亲近的人,直接把好东西给其他人,怎么能不造成误会,引起怀疑呢?王道在孔孟等儒门师徒心中是治国至宝之物,当然要先照顾更亲近的国家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